先宣傳拉高價格,降低消費者預期;再給予低價,落實小米“性價比”?[詳情]
評論日前,相關媒體報道,比亞迪磷酸鐵鋰及寧德時代三元電芯將供貨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首款基于PPE平臺打造的純電車型計劃明年在長春量產。[詳情]
評論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為“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汽車產銷數據,2023年10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89.1萬輛和285.3萬輛,產量環比增長1.5%、銷量環比下降0.2%,同比分別增長11.2%和13.8%,產銷量繼9月后再創當月歷史同期新高。[詳情]
評論11月13日,小鵬汽車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收購滴滴智能汽車開發業務的首次交割已于11月13日發生,首次交割后,標的集團各成員公司均已成為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而標的集團的財務業績將被并入本集團的合并財務報表中。[詳情]
評論很多人說MPV才是男人買車的最終歸宿,一個成熟顧家的男人必須要擁有一臺MPV,唯有如此才能承載一家人的出行需求,也是成熟男人責任擔當的一種體現。近兩年來新能源MPV市場逐漸火熱,涌現出一批例如極氪009、騰勢D9、嵐圖夢想家、魏派高山等熱門車型。作為新勢力的兩位“老大哥”,理想和小鵬也坐不住了,相繼亮相了自家全新MPV車型,理想MEGA和小鵬X9。[詳情]
評論最近汽車圈里的一大熱聞就要數小鵬汽車何小鵬和華為問界余承東之間的AEB隔空互懟了。其實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這兩位車圈大佬竟然會因為一個簡簡單單的AEB主動制動系統就開啟互懟模式,而且還有如此多的車企大咖紛紛參與其中。[詳情]
評論吉利的新一輪爆發,又一次讓行業見識到了“自主一哥”曾經的底蘊。[詳情]
評論消費者購車意愿的變化,加速了中國新能源市場滲透。[詳情]
評論眾所周知,2023年初爆發的“價格戰”打亂了上半年車市的節奏,并持續影響著接下來的汽車市場走向。不過,隨著“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的到來,車市在出現回暖跡象的同時,不少品牌也都創造出“歷史新高”的市場表現。[詳情]
評論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戰場。在車市大盤增長紅利消退的當下,是否能堅守并擴大在優勢細分市場的領地,成為了很多車企的生死命題。然而,在這片競爭激烈的紅海中,一家品牌發布僅一年多的新能源車企——深藍汽車,卻能以驚人的“深藍速度”在14個月內突破了10萬輛銷量大關,憑借著“超級增程”的后發技術優勢,讓深藍品牌成為用戶在選擇新能源車型時,不可錯過的品牌之一。[詳情]
評論11月7日,繼一汽豐田致經銷商伙伴的一封信引發行業熱議后,北京一家一汽豐田4S店向“汽扯扒談”表示,其實一汽豐田每年到了年底都會這樣,會放緩生產速度。[詳情]
評論近日,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率領著雷諾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來到中國,與東風汽車集團、吉利控股集團、中金公司進行了會面,以尋找合作共贏的機會。[詳情]
評論近日,貨拉拉在廈門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公司名為廈門多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美元,經營范圍含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新能源汽車生產測試設備銷售、工業設計服務、智能控制系統集成、二手車經紀、代駕服務等,由貨拉拉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詳情]
評論近日,新款問界M7上市50天大定突破8萬臺,賽力斯的股價也隨之再次飛升,累計漲幅高達168.48%。[詳情]
評論長城魏牌品牌在10月13日前任CEO陳思英離職后,又迎來了一位負責人。[詳情]
評論造車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車輛結構更加復雜、供應商體系更加龐大,車企不可能將所有的軟硬件技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車企正在自主研發和技術合作尋求一個平衡點。[詳情]
評論日前,我們從豐田汽車官方獲悉,2024財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上半年(2023年4月-2023年9月)旗下豐田和雷克薩斯汽車全球產量與銷量均首次突破500萬輛,均創歷史新高。[詳情]
評論10月31日,比亞迪旗下全新獵裝SUV比亞迪宋L正式開啟預售,此次宋L共計預售5款車型,預售價格為22萬元至28萬元。伴隨著比亞迪宋L的正式預售,關于新車的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有些人認為宋L可以堪稱是最美比亞迪車型,但也有人認為比亞迪有些“飄”了,宋L車型高價低配有些沒誠意。[詳情]
評論股價上漲的背面,卻是賽力斯持續虧損的業績。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賽力斯第三季度實現營收56.48億元,同比下滑47.25%,當季凈虧損達9.5億元。[詳情]
評論同樣是“反向合資”,皆是利益“置換”,零跑和小鵬在享受鮮花與掌聲之后,為何各自股價漲跌卻有如此明顯的參差?雙方“反向合資”合作的背后,還有哪些值得考究的故事?[詳情]
評論